绿皮火车上的江湖:八九十年代随车叫卖的挑战与冒险
分类:列车资讯 发布时间:2024-08-02
回溯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每一个乘坐绿皮火车的人都记得,在小站和车厢中,流动的叫卖声充满了火车站台与车内的生活。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冒险的江湖,而我拥有的故事比任何一部“上海滩”剧集都要丰富,尽管我自认没有文笔去创作小说。
铁路网络就如同一个个码头,每个码头都有其领导者或称作帮主的人存在。在八十年代末之前,主要通过围车叫卖的形式进行交易。短小的山区站台与停靠在线路上的车厢形成了对峙之势。山民们携带五花八门的山货,围绕着车厢吆喝声此起彼伏,旅客则打开窗户,和山民们讨价还价。蒸汽机车的轰鸣与缓慢前行的火车共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——在火车即将开动时,车窗之间仍然繁忙交易,一手交钱、一手交货的情景十分常见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山民们抓住旅客上下车的机会,背着山货钻进车厢内部。列车工作人员和乘警尽力维护秩序,但有些山民背负着孩子,双手还提着山货,艰难地爬入车厢内。尽管没有卖出任何货物,他们仍然会将一两件山货丢在乘务室作为谢意,对于未将他们驱赶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。久而久之,围车叫卖逐渐演变为随车叫卖。
这些叫卖者穿梭于各站点之间,从一个码头到另一个码头,再从另一个码头返回原点,时间一长,他们所服务的区间也逐渐拉长了范围。随车叫卖的人数日益增加,而车厢内的人数却相对固定,因此,当上来叫卖的人增多时,交易变得更加困难。经过无数次的竞争和争斗后,秩序开始建立起来,码头上的强硬人物自然成为了帮主或线头。
到了九十年代,随着大量城市游民的加入,列车上随车叫卖的码头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。城市人的精明与山里人的野性相互融合,许多帮主经过多年的奋斗,在城市中找到了安身之处,并在铁路内部建立了错综复杂的利益网络。千禧年后,这些帮主们已经不再是乞丐的模样,他们与各界人士往来密切,谈笑间皆有高才之人。
随车叫卖的方式也与时俱进,从最初的简单叫卖到如今的列车商品销售公司,有些公司甚至深度融入了高铁动车的商品供应链。我有幸见证了这一过程的变迁。
直至今日,仍有许多旅客以为,随车叫卖的人全凭个人能力与智慧生活,其实,他们不分昼夜、风雨无阻地在所属码头区间的列车上背着或扛着各式商品穿梭其中,四季更迭,他们的生活节奏却依旧如初。
后来的乘务过程中,我发现每隔一段时间,会有一些新的叫卖者出现。打听后得知,原先的叫卖者因突发疾病去世了。单位里的许多列车员经常讨论线路上的叫卖者患病甚至离世的事情,有人猜测这与售卖假货有关。但事实是,他们过着没有固定居所、没有规律饮食的生活,日复一日在数不清的火车上来来回回倒腾商品,这样的生活对健康的影响显而易见。(系统字数限制,后续待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