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入剖析中国高铁的安全防线:36km/h高速碰撞试验的意义与科技突破
分类:列车资讯 发布时间:2024-08-02
探究与思考:中国高铁动车组的高速碰撞试验
自2011年“7·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”后,公众对高速铁路的关注点从速度转向了安全。毕竟,高铁的速度快意味着风险高,其运行安全的保障成为追求的终极目标。在汽车安全领域有诸多碰撞标准,动车碰撞是否也有相应标准呢?答案是肯定的。目前国际上广泛认可的是欧洲EN 15227:2020标准,它确保列车在被动性碰撞事故中的必要安全性能要求。
关于动车碰撞试验,有人提出疑问:为何时速仅几十公里而不是实际运行的高速呢?假如两辆300km/h的高铁正面相撞,后果不堪设想。但在现实中,高铁是有组织有纪律的,每列列车根据智能化系统调度行驶,只要系统正常,两车不可能碰撞。若系统损坏,列车会降速至不超过20km/h,依靠目视行车,而碰撞实验正是针对这种可能性进行。
回顾2011年的甬温线事故,后列D301次以99km/h的速度与前列D3115次(16km/h)正面相撞。事后调查显示,事故因调度系统损坏导致调度员命令目视行车时,只有D3115收到命令,后面的D301未及时收到,这是典型的调度事故。
为何碰撞试验用一个火车头来模拟?因为相同速度下质量越大能量越大。动车组多为8编组或16编组,即便是相同的速度,也非单个列车可比。且动车价格昂贵,碰撞试验耗资巨大,但成果显著。例如长春客车厂就动用了两列8编组列车以时速36公里在实线路况下进行碰撞实验,显示出巨大的投资和决心。
这个又慢又贵的碰撞试验是否合理?据行业内人士透露,列车碰撞吸能的顺序为车钩缓冲器、压溃管、车头司机室、车体,其中只有车钩缓冲器的形变是可恢复的弹性形变,其余均为不可恢复的塑性形变。36km/h的速度虽然不足以将车体撞得稀烂,但也足以获得工程人员所需的试验数据,因此这个速度在现阶段是合理的。
当电视中播放动车碰撞试验画面时,外行可能觉得缓慢无趣,内行则因两列高速动车组的“一吻定情”而激动不已。这种实验虽然看似鸡肋,却为高铁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。屏幕前的你如何看待这样的撞击试验呢?
本文通过对高铁动车组碰撞试验的深入解析,展示了在高速铁路安全保障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。通过科学严谨的实验方法,确保了列车在实际运行中的安全性,体现了中国作为世界高铁大国在科技创新和安全标准上的领先地位。
关注工程师天张,了解更多大国工程背后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