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时候,每逢星期日,我妈会带我坐绿皮火车去看我的姥姥。
分类:列车资讯
发布时间:2025-01-06 16:02:53
我小时候住在山海关城外的姥姥家附近,每逢星期日,母亲就会坐绿皮火车去看姥姥。回程时,如果不是坐火车,就会去南门外等公交车。在少数几次带着我的时候,我都会陪伴母亲去姥姥家,在返程时等公交车的时候,有一个上了岁数的中年人推着小推车,车上装满了熏酱好的熟食。很快,小推车旁边就会聚集很多人,中年人穿着白围裙和白套袖,按照顾客的要求用杆秤一件儿一件儿称好分量卖给他们。
有时候,母亲会买五毛钱的粉肠,用草纸包好带回家,全家人就当作改善伙食了。多年后,我仍记得那个粉肠的味道,那时隔多年的记忆依稀犹存,切成薄片儿的颜色嫣红,分布着大小不均的肥肉粒,吃到嘴里看不到蒜,却能感觉到蒜香浓郁。吃起来肥而不腻,油香满口,非常松软滑嫩,味道醇香浓厚,即使数量不多,但确实是一道硬菜,每每看到粉肠,都会高兴得蹦跚跳舞。
因此,我也记住了那个中年人的名字,经常买他熟食的人都叫他“孟和尚”。据说,他是北京通县人,大名叫孟昭义。在16岁时,从石家庄饭庄学徒,然后只身来到了上海锅落户,并一直以卖收拾卫生。由于为人实在,又有一个为了好养活,家里人给起的“跳墙的和尚”的小名,所以大伙儿都叫他“孟和尚”。久而久之,“孟和尚熟食”成了山海关熏酱熟食界的一块活招牌。人们都爱吃,都喜欢吃,吃着干净卫生,吃着原汁原味,吃着放心,吃着满意。
现在交通便利,往山海关去的时候,反而越来越少,已经多年没有再吃过“孟和尚”的粉肠了。其实,“孟和尚熟食”出名的除了粉肠,还有猪头肉、熏鸡、猪蹄儿等。但当时,由于家里太穷,母亲并不舍得买,所以,只对粉肠的味道念念不忘。